跳转至

辅修事项

1455 个字 预计阅读时间 5 分钟

概述

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跨学科专业学习,拓宽学生知识面,强化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未来多种发展可能性,学校实行辅修制度,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校期间在修读主修专业课程的同时,选择修读辅修课程。 2014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副修制度实施办法(修订)》正式颁行,自此,学生辅修二学位和二专业的门槛取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方向、本科生辅修专业培养方案等自行选修相关课程,到四年级毕业时统一申请认证。 为保障学生顺利跨专业修课,学校要求各专业所有专业教育模块课程都应按照一定比例(各专业所开课程一般应预留不低于本专业必修学生数15%的课量)面向全校学生开放,供有需求的学生自主选修,以实质性促进跨专业学习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同时积极出台其他保障措施,通过开设跨专业选修专门课堂、建设视频课程等方式,增加课程供给量。

双选认证制度之在线辅修课程

为有效解决课堂容量不足、修习课程时间冲突等问题,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借助教学信息化平台和手段开设在线辅修课程。学生在线上注册学习后,可在开课周期内的任意时间、任意地点实现自由学习,并通过考试取得相应学分,参与二学位、二专业的统一认证。

辅修培养方案

各学院(系)在制定本科生培养方案时,同时制定各专业对应的辅修学位和辅修专业培养方案,包括必修课程和其他学习要求。辅修学位和辅修专业必修课程一般来源于对应专业所需修读的部类核心课和专业核心课,其中辅修学位总学分一般为 50 学分左右,辅修专业总学分一般为 25 学分左右

辅修认证

学生入学后在完成主修专业课程的同时,可先行按辅修学位或辅修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自主修读相关课程,并按学校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向辅修学院(系)提出辅修认证申请,经学院(系)审核合格后,学生于规定学习年限内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或辅修学位(在主修学位证书上注明)。学生在同一个学院内,最多只能辅修一个专业。 非本学院学生如计划辅修外国语学院小语种专业及艺术学院相关专业,需提前向辅修接收学院提出申请,经辅修学院考核同意后方可选课。 辅修学位和辅修专业将实行课程和学分双重认证机制,即既要课程符合辅修培养方案要求,同时辅修学分数至少达到如下的“认证要求”,具体说明如下∶

认证规则:

学生所修课程,如在主辅修或多个辅修之间有课程共享,学分只计算一次(如某学生修读课程《经济学原理》,既是主修的专业核心课,又是辅修的必修课,则辅修中只计算课程,不算学分)学生因为课程共享问题,产生的课程满足辅修培养要求而学分不足的情况,由学生从辅修对应专业的专业教育学习模块,即部类核心课、专业核心课、个性化选修课中修读与辅修对应专业相关性较高的课程,补充完成以下“认证要求”的学分数。

认证要求:

在课程方面,学生必须完成辅修培养方案所有课程的学习。 在学分方面,辅修学位最终获得认证的总学分要求不低于35学分,辅修专业最终获得认证的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0学分。

辅修培养要求

经认证获得辅修学位或辅修专业资格的学生,在学制年限内(一般为四年)应完成全部辅修方案课程的学习,未能完成辅修学位或辅修专业教学计划的,无法获得辅修学位或辅修专业。

辅修毕业审核

学生完成主修学位教学计划的同时,按照辅修学位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符合学位授予条件,可获得辅修学士学位。对于未完成主修学位教学计划的学生,不单独授予辅修学位。 辅修第二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主修专业教学计划的同时,按照辅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者,可取得辅修第二专业证书。对于未完成主修专业教学计划的学生,不单独颁发辅修第二专业证书。

敲黑板!

人大的辅修非常自由,根据培养方案自行选课、修够要求的学分,到了大三或大四再申请辅修认证即可。所以,对于萌新来说,重要的是先上好课、合理安排好时间,充分将人大的资源利用起来,让自己既充实又不疲惫